新建地项目
新建地项目
经验证明,对于资产密集型行业而言,在项目前期建设施工阶段,越早考虑设备将来的可靠性、可维护性,有助于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有利于日后的运营管理工作。
众所周知,由国内工程公司和设计单位主导的施工项目有两大特点:速度快和造价低。随着国门的打开,这套施工方法也在海外项目中得以广泛运用,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扶持了国内经济多年来的迅猛发展。
但从哲学角度看,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在如火如荼的背后,我们也发现,这一方式的致命缺陷,如施工与规划的严重脱节。随意在现场对设计进行调整的情况司空见惯,而且没有任何的书面记录。其次,国内工程总包比较关注眼前利益,很少换位思考,缺乏对项目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远见。因此,在项目竣工交付时,很难向业主移交项目的竣工图纸,以及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建议。
正是由于缺少对施工阶段对于工程信息的原始记录,通过根本性原因分析这套方法论,我们发现,想要找到快捷的、可改进的维护短板,可直接从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这两个角度来切入。因为出于对速度和成本的追求,这两类问题会在试运行期间,被施工团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掩盖起来,通过快速修复,尽快达到验收标准。很少备案、也没有分析。
回过头来,再说说维护。作为一种又脏又苦的基层工作,维护工作本身很难得到人们的重视。大多数人认为,设备坏了去修就是设备维护,却忽略了其工作背后蕴含的系统方法论和知识工程体系。长此以往,由维护不当造成的隐患问题也接踵而来。从社会层面看,近年来,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屡见不鲜。而从企业经营看,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同时,企业花重金投资的重要设备却出现了可靠性差、提前报废等现象,无形中又加重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基于对全球新建项目的实施经验,并整合在国内市场积累的近15年经验教训,喜科已开发出一套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与工程总包商及其设备供应商协同合作的维护管理解决方案,旨在确保项目从技术文档准备的前期施工阶段顺利过渡到投产运营阶段。除了能辅助企业的试运营工作,还能帮助业主和运营团队建立一个立体的设备技术数据库,从而使得维护人员能从项目运营第一天起,就养成良好的维护工作习惯。
尤其对于国内从业人员而言,利用一套计算机化的维护管理工具来组织维护工作是个很抽象的概念。相信肯定有人会质疑说:什么?现在就要开始准备维护工作了?但设备都没有安装交付呢!
作为一个强大的、以过程为导向的管理工具,通过CMMS系统的实施,可帮助我们清晰地定义开展准备维护工作的相关步骤,让工程师们系统化地更深入了解项目本身。下图所示为喜科主导的方案思路,即利用CMMS在项目施工建设阶段驱动维护工作的准备: